雅文小说 > 港台小说 > 民国之错付流年 > 第二十二章 孟母艾婉见如故全文阅读

孟森和曹不一闻着香气走进门说:“恩——好香,好香!”

孟母一面盛菜一面说:“只顾说好香,还不快准备吃饭。友林,快把这盘给老爷端过去。少爷,你和我们一起吃,还是和老爷一起吃?”

曹不一说道:“奶娘,这里又没外人。你别一口一个少爷的,怪别扭的。我和你们吃。和父亲一起我不大自在。”

孟母说道:“这一年多,你不在,老爷他都是一个人吃。你回来了,第一餐却又不和他一起吃。他该难过了。”

曹不一勉强答应道:“这——好吧。”

孟森一见曹不一那不情愿的表情,说道:“哥,你不就想和我们一起吃吗?要不然你和老爷说,我们一起吃吧。”

孟母制止道:“友林,你又出馊点子了!我们怎么能和老爷同桌吃饭。”

孟森不以为然道:“妈,平时不能同桌,今天却能。因为有客人在。”说着望了一眼艾婉。

曹不一连连点头说:“友林说的是,艾婉是我和友林的客人,她在这儿,我们自然是要同桌吃饭的。我这就去和父亲说。”便兴冲冲地向曹英的套房走去。

孟母白了孟森一眼,嗔怪道:“你总是喜欢坏规矩,给自己和别人惹麻烦。”转脸对艾婉笑道,“婉儿,让你见笑了。这孩子总是莽莽撞撞的。”

艾婉笑道:“您别这么说。他这是在您面前才这样,在学校他为人处世十分周到呢。”

不多会儿,曹不一步履轻快地走回来:“父亲让把菜都端到饭厅,大家一起吃。”

孟母推脱道:“友林和婉儿去吧,我去了不合适。”

曹不一说:“怎么不合适,今天一为庆祝我们归来,二为庆祝艾婉做客。怎么能少了你?”他向孟森使了个眼色,两人左右开工,便把孟母架着往饭厅去了。

五个人坐定,孟母仍旧拘谨得很,说道:“老爷,你们吃吧。我再去做一个汤来。”

曹英说:“你坐下吧,难得孩子们都回来了,婉儿姑娘也到家里做客,你就别忙活了。我们聊聊家常,说说笑笑就很好。”孟母这才肯坐下来吃饭。

曹不一略感意外地偷偷瞄了一下父亲,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父亲平常一板一眼,今天竟然说可以在吃饭的时候闲聊说笑。曹不一夹了一筷子孟母刚炒的青菜,不由得啧啧称赞:“这里边鸡的味道真足。可是这个肉却又像鸡肉又不像鸡肉。”

众人听了曹不一的点评,都夹了一筷子青菜,边吃边点头。

曹英问道:“这道菜申江的名楼都没有,我也只是在你到了府里后才尝到。莫非真是你的独门秘方?”显然,曹英听见了汪妈在院子里的话。

孟母谦虚道:“哪里是什么独门秘方。以前给大户人家的小姐当伴读,那户人家便是这么做的。我学了,倒也没什么机会做。”

艾婉说道:“这道菜我倒是吃过。小时候母亲就曾给我做过,这里的肉,是肉也不是肉。”

孟森越发好奇,问道:“妈,艾婉,你们就别打哑谜了。快说吧,这究竟是什么?”

艾婉轻轻一笑,说道:“伯父,你可曾记得《红楼梦》里有一道‘茄鲞’【注释1】?”

曹英恍然大悟,笑道:“原来是它。”

孟森仍旧有些疑惑地问:“是什么?”

曹不一解释道:“你平时最不喜欢《石头记》,这会子捉襟见肘了吧。贾母请刘姥姥进大观园,凤姐便给刘姥姥细细说了这道菜的做法。难怪这个鸡味这么浓郁,做法可真是不简单。要不是我今天尝到了,还以为曹雪芹在唬人,故作矫情呢。”

艾婉接话道:“贾府的菜本就是宫廷王侯的做法,做鸡菜,只能用鸡油、鸡汁或鸡汤来制作,不能用鸭汤或其它油类。这样才能做出鸡的原汁原味。”

孟母点头赞同道:“婉儿这话说得极对。这就是御膳的要诀之一,最重原汁原味。”

孟森忽而打趣道:“这么说着,你们好似都去过紫禁城,做过御厨似的。”

孟母不答话,夹了一箸茄鲞给艾婉:“只顾说话,菜都要凉了。快吃吧。”两人相视一笑。

饭后,孟母端了茶上来,众人一面喝茶一面聊家常。

曹英问道:“我听姑娘的口音,南味却不很重。想来不是一直住在白苏城。”

艾婉答道:“家父原本在京城有份差事,只是个闲职。后来不做官了,就同外祖以及本家姊妹一起南来了白苏城,也不过民国后的光景。所以口音不大地道,别说申江城,就是白苏城有什么景致特产我都不清楚。”

曹英说道:“那你正好在这里多住几天,让戒之和友林带你四处转转。”转头向孟母问道,“艾姑娘的房间可安排了?”

艾婉见状,连忙说:“不用麻烦了。我一会儿去我表姐那儿。”

曹英说:“哦,是这样啊。那多玩会儿,一会儿让戒之和友林送你去。”

艾婉致谢道:“多谢伯父。”

众人又聊了许多范阳、白苏的见闻,快到日落时,艾婉才别了曹父、孟母,在曹不一和孟森的护送下走到宽街上。

艾婉登上黄包车,对二人说道:“你们就送到这儿吧。”

曹不一说:“那好,你路上多加小心。”

孟森不放心地说:“要不我陪你去你表姐那儿吧?”

艾婉笑道:“不用了。走了。”便让黄包车夫启程。

曹不一见孟森恋恋不舍地望着艾婉远去的方向,说道:“友林,回去吧。我还得去给老太爷问好呢。”

孟森心不在焉地应道:“哦。”两人走了几步,孟森忽然说道,“哥你先回去吧,我还有事儿。”便向宽街跑了出去。

此时,暮色渐浓。艾婉坐在黄包车上,不住地向两旁张望,看是否有旅店。她终于见到一家旅店,赶紧叫车夫停车。她提了行李走进旅舍,却失望地走了出来:姑娘,不好意思,今天客满了。艾婉望着愈加深沉的天色,有些懊恼和沮丧:都怪自己在曹家耽搁太久了,这下可怎么办呢,难不成要露宿街头了?

“真是个会撒谎的女人。”

艾婉闻声抬头,原来是孟森。在陌生的街道,遇见熟悉的他。那份温暖,不言自明。两人没有太多的解释和质问,只是相视默契一笑。孟森把手伸出去,艾婉自然地将行李递给他。孟森随手招了一辆黄包车,与艾婉登上去,对车夫说道:“宽街,刘家大院。”

不多会儿,孟森领着出现在了曹家小院。孟母又惊又喜:“婉儿,你这是?”

艾婉羞愧地不知如何是好。孟森连忙接话道:“她去了才发现表姐到外地去了。”

孟母乐呵呵地说:“没事,就在我们这儿住。不过可能要委屈姑娘和我住一间屋子了。前几年,刘家宅子大,有许多空房,曹家一脉的人除了这个院子,还有不少佣人住在刘家主宅里。这两年不大景气,曹家的人便都挤在这个小院子了,有的空房也年久失修,不宜待客,实在抱歉得很。”

孟森问道:“我和哥住一间不就可以腾出一间了吗?”

孟母说道:“你俩的屋子乱得不成样子。让婉儿姑娘去住你们那脏兮兮的屋子,也不怕人看了笑话?”

孟森憨憨一笑,挠头道:“母亲大人所言极是。”

孟母又说道:“婉儿姑娘住在这儿,友林你得去和老爷、少爷说一声。”

孟森答道:“是。哥在哪儿呢?”

孟母答道:“大概去老太爷那边了。你陪婉儿在附近逛逛,我去和老爷说吧。”

曹英听说艾婉要在自家小住,点头对孟母说道:“住得凑合,那就用美食补偿,这几天你可得辛苦一下,多做几道茄鲞般的宫廷美食来。我也好跟着艾姑娘沾光。”曹英难得这般亲切随和,冬天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了进来,众人都觉得身上暖洋洋的。

曹孟两家盛情,一留再留,艾婉逗留了一个星期,才因年关临近,别了主人回白苏。

孟母拉着艾婉的手叮咛道:“路上小心,下次一定要再来。”

艾婉逗笑道:“伯母做的菜这样好吃,就算我不能来,肚里的馋虫也不答应呢。”拿出一个荷包递给孟母,“伯母盛情款待,我没什么相赠。这是我闲暇时绣的荷包,请伯母收下,不要嫌弃我手脚粗苯就好。”

孟母高兴地接过来:“好好好。”赞道,“好精致的绣功,这上边绣的是——茶花?”

艾婉说道:“是,我看伯母房前种了好多茶花,似乎很喜欢它。巧的很,家母也爱茶花,自小就教我绣茶花。”

孟母不住地点头说:“我们俩投缘得很,下回一定再来给我讲讲范阳的事。”

孟森和曹不一将行李放到车上,从小院外跑进来。曹不一说道:“车夫在催了。”

艾婉行了一礼:“伯母留步,艾婉告辞了。”随着曹不一和孟森二人信步往外走。

孟母送到门口,见马车走远了才转身回来,见曹英正站在堂下。孟母便走过去,回话道:“老爷,艾婉姑娘回家了。”

曹英感慨道:“她一走,感觉这院里忽而少了许多笑声。”

孟母笑道:“迟早会再来的。”

曹英点头道:“我也这样觉得。”

两位父母对艾婉都甚是满意,却又默契地不点破。(未完待续)